邵阳三农网讯(通讯员朱可馨 刘莎莎 李诗仪)7月7日,邵阳学院文学院"崀山红韵,青锋助新"乡村振兴促进团联合湘中幼专数字商贸学院,在海拔千米的黄金瑶族乡与当地政府共商猕猴桃产业发展大计。会议室里,杨佳明书记强调产区优势:"全乡70%果园位于1100米以上高海拔区,2098米峰峦造就了猕猴桃高甜特质",但随即话锋直指痛点,"可我们缺乏区域品牌溢价,编织袋包装运输损耗高,收购价常被压至5元区间,部分鲜果甚至滞销腐烂。"
面对产业困局,邵阳学院文学院团队提出借势崀山世界遗产的战略构想。团队指导老师唐志强阐释道:"黄金乡与崀山同处生态腹地,应推动'崀山西麓'地理标识落地,让游客在丹霞地貌观光时同步认知鲜果。"具体建议包括:在产品包装上融入崀山视觉元素;协助建立品质分级体系;探索在崀山景区设立农产品展销专窗的可行性,实现游客资源共享。
图为邵阳学院、湘中幼专团队与黄金瑶族乡领导干部合影 李诗仪 供图
邵阳学院文学院团队负责人随即补充电商赋能方案,提出将主流平台运营规则解析纳入七月培训课程。杨佳明书记当即拍板政校协同路径:由乡政府组织种植主体参与七月培训,高校团队提供包装优化咨询与渠道策略支持;八月前成立产业联盟统一定价机制;同步启动与崀山文旅的资源对接洽谈。
当高校的崀山联动思路遇上政府的快速响应机制,这场高山对话清晰勾勒出产业突围方向——依托世界遗产辐射力,打通"黄金瑶果"从深山果园到全国市场的品牌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