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三农网讯(特约记者:肖靖 王凤宝)28年前,李少立裤管一只高一只低,他疲惫的肩扛锄头,走在坝上,风从他耳边呼呼刮过……
28年后,李少立开着奥迪,走下车来,身着笔挺的裤子。大坝上迎着微风昂然站着……
坝上村出名了。
人们都不禁笑着说,先是有了李少立的“出名”,才有今天坝上村的“出名”。
坝上村究竟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魔力?省市领导来过;一拔一拔的新闻媒体记者来过;众多的“文化人”来过;外商来过。这样一个小山村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
初冬是坝上最美的时候,山里色彩多样,层林尽染,令人目不睱接。早上刚下过雨,升腾的雾气将山村拓成一幅水墨画,氤氲了村庄,丰盈了村色。
夜色降临,窃窃私语的路灯一齐“睁眼”,老人们饭后悠闲地散步,小孩子们追赶嬉戏,年轻人你侬我侬。黑夜的翅膀已不再像已往覆盖了整个村庄。
“我是亲眼看着村里一点点变化起来的,现在村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打心眼里感谢少立书记啊!”村里缺了牙齿的老人每每谈到此事,满脸总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平凡的李少立却颇具传奇。17岁时,他就带领百余名劳动力赶往武冈东风水库,那年冬天,天寒地冻,他们肩扛手提,不顾严寒,身着单衣,却热汗淋漓,战天斗地,加固了近十多里长的大堤坝,胜利完工后,李少立双肩上多了块耸起的“肉团”。在村口,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李少立等英雄们凯旋。
八十年代初,李少立就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商店。他的店里,不仅仅卖盐糖之类的杂货,还卖了当时最稀罕的东西——电视机。并且令人难以置信,他每年卖出的电视机可达300台,武冈、隆回等外县的顾客也纷之沓来,他在全县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党报编辑采访李少立
李少立虽然是高中毕业,但是非常善于思考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少立就提出了“科技是农民致富的‘高速公路’的说法”。此话惊艳了时光。
首先,李少立理论“武装”头脑,他自费1万元到湖南省干部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满肚子的才华壮大了他的胆子,为他以后当村书记敢想敢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少时,李少立家里很贫困,兄弟姐妹多,老二穿老大的衣服,老三捡老二的衣服穿,一天二餐都是吃“几粒饭”,吃尽了生活的苦,曾经为了能填饭肚子,一家人绞尽了脑汁。
长大后,李少立几番谋略,几番实战,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个人。
李少立的经营头脑,让村民佩服。“选他当我们的带头人”,大家一致同意,该乡党委也非常支持。
1995年,李少立接手村书记。这年,让人难以想象:村里经济相当落后,容貌脏乱,民风涣散,矛盾不断,地地道道的一个封闭落后“狼狈”的后进村。
百花齐放才是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当上支部书记的李少立,在笔记本上赫然写出了“强村富民、回报乡梓”八个大字,立志要将坝上村“换新天”。喜鹊们都在坝上村“喳喳叫”。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后,李少立深知,要想带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首先要修好路。为了筹措修路钱,他带头捐款1万多元,硬化村路2.6公里,率先建成了当时的杨林乡第一条高标准村级水泥路。
最近几年,村里有几段通组公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村民出行不便,抱怨不断。李少立果断垫资42万余元,并亲自“挥刀”带领村“两委”成员天天盯在工地上,抓质量、促进度,完成公路硬化1200多米。为了让路“亮”起来,又投入13万元为村里安装62盏路灯。
为了丰富整个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垫资17万余元修建了文化广场 ,搭建了戏台,锣鼓“咚咚”一响,村民就可一饱眼福。
1996年,李少立在一次市人大代表研讨会上,提出农村应与城市同步建设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卫生治理,与会者纷纷鼓掌。
有想法就要去做。1998年,该村首先创环境卫生月评比制度,并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公共区域,农户的门前屋后的卫生要求,并针对关键事项和细节做出统一规范。比如严格要求家禽牲畜非正常死亡后必须填坑掩埋,禁止随意丢弃,至荒地和小池塘和河流等区域。
同时,建立健全奖罚机制,每月考评到户,按卫生检查结果,将全村农户分为清洁户、不清洁户,并通过张贴榜单,广播等方式公示结果,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卫工作的热情,自2000年起,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支取不低于8000元的资金,用于购买各类打扫工具及生活用品,作为清洁户的物质奖励。
2002年,坝上村成立环卫所,倡导村民实行垃圾分类回收。这样,村集体年均可增收2-4万元。
坝上村治安巡逻车及新型垃圾装运小推车。
2012年,该村筹资购买了一台20多万元的环卫车,不仅减轻了保洁员工作压力,还改善了村环境卫生,又扩大了业务范围,环卫所承包了杨林镇所有村的垃圾分类回收业务。
后来,村里又买了治安巡逻车,李少立侠肝义胆,他强壮的身体、一身的力气,曾捉拿了几十个盗贼和歹徒,多次受到表彰,领到了见义勇为奖金和荣誉证书;安装了无线广播系统;办起了农业公司;环保砖厂、自来水厂、养老院。
如今,坝上村柴草不乱堆、垃圾全入桶、家畜不乱跑,门前栽花种草,绿植满坡,颜值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李少立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穿破了多少双雨鞋,戴坏了多少顶斗笠和蓑衣;与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至今,李少立还珍藏并使用的一本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是他28年如一日的工作负责、细心的证明,也是为民爱民的最好见证。
一条“产业路”,让坝上村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2023年春节前夕,李少立用县里“六零”奖补资金40万元修了一条2.9公里,宽4.5米的产业路。路通产业顺。在产业路沿线,硕果累累。2000平方米水稻育秧大棚;100亩双季稻;800亩优质稻;320亩小籽花生;215亩油菜;2个猪羊养殖基地。不难想像,村级集体收入多么可观。同时,产业路的修建也带动了周边散养散种产业发展,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致富带头人李少立,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村民的心坎上。天南地北的坝上人,逢人便说:“我们村的李少立书记啊,真有能耐啊!”
如此踏实的工作作风,如此高尚的为人品格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洞口县劳动模范”,邵阳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等等。在他的带领下,坝上村也多次被授予“先进单位”“示范村”称号,坝上村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经验,更是被誉为“坝上模式”和“坝上现象”,在全市进行推广。
李少立过段时间就要退休了,但他早就在物色会“思考”的接班人,让坝上村更加振兴,更加美丽。以便“坝上模式”、“坝上现象”在全省甚至全国“挂名”。
坝上村记住了李少立的笑容,见过李少立的人也记住了他的笑容。
坝上村长满了诗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