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式的社会体制和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农业被安排承担起原始积累的重任。这种体制运行了几十年,使农民负担加重、农业设施老化、生产能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于停滞……。“三农”问题无法回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被通俗地表述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其隐含着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如粮食生产安全、土地抛荒、因征地失地失业、农民工、因土地问题上访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所产生的问题,都与“三农”问题有关。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冲突。
“三农”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观点众说纷纭。单就对农村发展方向、目标、道路及政策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如对农村发展和建设,有强调在中国现行条件下应“立足于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建设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的话语是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要在市场化和城市化以外来想办法”等种种看法,以至于有人说:“三农”问题越研究越乱,老“三农”问题未解决,新“三农”问题又冒了出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去探索研究,用大智慧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民为什么苦?是小农经济造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穷苦。我国大部分农民仍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一个农村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从几分到一亩多不等,很少有两三亩的,即使有也多为劣地。根据本人在农村税费改革时的调查:2003年一亩良田正常年景下收益在250元左右。现在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和粮食涨价,最多也不超过500元!这样的收入,生活怎能不苦呢?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是难有“和谐”之言的。
农村为什么穷?笔者曾撰文《农村贫穷根源在于资金流失》(见《乡镇论坛》2005.12上)。该文从生产循环入手,分析了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农村资金的流失,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创造的财富悄悄地流入了城市!加上征地时农村失去应有的地差收益,农村又怎能不穷呢?农村资金流失,从经济学说,是资源配置失衡;从社会学说,是地位失衡;从法学说,是侵害了权益。
农业为什么危险?以传统农业耕作去抗衡现代工商业,以小农经济去博弈现代市场经济,以文化素质低、体质弱的386199部队去支撑关系到一个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产业,再加上耕地流失和环境恶化,怎能不危险呢?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放眼世界,个别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的现象,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落到城市成为贫民,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现象。
中国政府注意到“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瓶颈,十分重视和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7个一号文件充分表达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意愿,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 “三农”问题的政策法规。
但尽管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教育“两免一补”、退耕还林、农村低保、新农合、家电下乡……,然而这些惠农政策,其实只是停止向“三农”抽血或为其输血,多属救济性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造“三农”的造血功能,而且这种政策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
“三农”问题就象一个衰竭的病体。古老的东方智慧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而丰厚的财富,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去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给人们展现一线新希望。
失血过多会造成机体死亡。“三农”之所以象一个衰竭的病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流失。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止血”——取消农业税等一切不合理税费,正是停止抽血,防止“三农”继续失血。
中医对一个衰竭的病体,通常是要动“补”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正是逐步向“三农”输血进补。但对一个身体虚弱者,是不能一下子大补而必须细嚼慢咽式的温补。因此,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正是适时出台推进的。
身体恢复后的疗法自然是强身健体了。因此,“输血”式的惠农政策作用空间越来越小是必然的,而接下来的自然是应有增强“造血”功能的惠农政策了,比如为农村免费培养人才、用政策制度帮助农村吸引留住人才、为农村搞好基础设施(如农村公共物品)等,为“三农”发展改善环境(法制的、社会的、自然的)……。
这就是传统中医理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也许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智慧!由此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和走向,也可从中看到解决“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