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在线_bob电竞官方下载-彩票|官网

图片
您好!欢迎访问到大发体育在线_bob电竞官方下载-彩票|官网: 登录注册
文章
  • 新宁八零后青年自筹资金在高寒山区建造标淮化泳池免费向社会开放
  •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要闻 > 大发体育在线 > 文章详细
    经验交流:洞口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洞口县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中共洞口县委   洞口县人民政府
    (2014年5月20日)

      2013年,在省、市农发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农发办确定的“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任务,坚持‘两个聚焦’的原则,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总目标,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为抓手,继续坚持科学开发、规模开发、规范开发、合力开发,全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导产业集约区,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3年度项目完成情况


      (一)土地治理项目
      2013年度我县共实施了3个土地治理项目。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洞口县石江镇大塘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涉及石江镇共11个村,完成总投资2225.12万元,为计划批复的96.53%。其中财政资金1935.12万元,为计划批复的96.04%,自筹资金290万元,为计划批复的100%。共改造排灌站5座,整修老渠5.32公里,衬砌硬化渠49.26公里, 建节制闸2座,扩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5座;改良土壤0.4万亩;新修、维修机耕路14.02公里;营造防护林0.2万亩;举办科技培训1106人次,示范推广0.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各项建设任务均按计划批复100%完成。二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洞口县大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该项目涉及武冈市、洞口县的4个乡(镇)55个村,完成总投资745.08万元,为计划批复的93.14%。其中财政资金645.08万元,为计划批复的92.15%,自筹资金100万元,为计划批复的100%。共整修老渠2.4公里,衬砌防渗干支渠道6.16公里,改造涵洞1处,建节制闸2座。各项建设任务均按计划批复100%完成。三是洞口县渣坪乡大溪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只涉及渣坪乡大溪村,完成总投资200万元,为计划批复的100%。其中财政资金200万元,为计划批复的100%。共扩建加固拦河坝2座,衬砌渠道1.11公里,建人行桥、便民桥、公路桥3座。改造中低产田0.07万亩。各项建设任务均按计划批复100%完成。
      产业化经营项目
        2013年度我县共实施了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其中财政补助项目2个,贷款贴息项目2个。一是洞口县6000头商品仔猪繁殖示范场改扩建项目。该项目由洞口县洞口牲猪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建设地点为洞口县毓兰镇山羊村。计划总投资144.8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2万元,自筹资金102.88万元。二是洞口县600亩优质茶种植基地改建项目。该项目由洞口县古楼云雾茶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建设地点为洞口县古楼乡。计划总投资136.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2万元,自筹资金94.7万元。三是洞口县1万吨农产品流通扩建贷款贴息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建设地点为洞口县花古乡。计划总投资计划总投资1087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3000万元,自筹资金7870万元。四是洞口县4万吨优质稻仓储扩建贷款贴息项目。该项目由洞口县雪峰贡米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建设地点为洞口县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908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800万元,自筹资金6280万元。四个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任务。


      二、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农业综合开发通过综合治理,把项目区存在的旱、涝、渍等主要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基本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土壤肥、产值高、效益好”的高产示范区。尤其是大塘高标项目区现已成为我县粮、猪、桔生产基地,米业、糖果、肉类的加工基地,土地流转的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耕作的示范场所,设施农业的示范样板,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完成达到设计能力后,效益明显,大塘高标项目、大业中灌项目和大溪基础设施项目三个土地治理项目共新增灌溉面积0.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年节约水量290万方,年新增粮食392.8万公斤(其中优质粮367.3万公斤),油料29.52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00.6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381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34.0元。
        (二)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得到了发展壮大。通过项目的扶植,龙头企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值成倍增长,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年攀升,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洞口雪峰贡米有限公司,2012年向农发行贷款2800万元,自筹资金6280万元,实施“4万吨优质稻仓储扩建项目”。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贴息资金42万元,项目于10月份投产,公司年增加粮食加工4万吨,新增营业收入20800万元,新增利润1543万元,创税收423万元,建成优质稻和有机稻生产基地12.4万亩,直接带动农户35812户,为粮农增收221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80个,实现洞口粮食主导产业产、供、销、加一体化发展。三可食品、牲猪合作社、云雾茶合作社也一年一个台阶,发展势头强劲。
        (三)扎实推进了“两化一园”建设。我县始终坚持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相结合,以土地治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项目区建设基地,以农民合作社和大户在项目区流转土地促进规模经营,以产业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如大塘项目区贤竹村抛荒多年的1000亩园艺场被洞口县醪田薯业专业合作社租赁后如今全部种上了亩产达2500公斤、单价1.5元/公斤的优质紫薯。洞口古楼雪峰云雾茶专业合作社在大溪村建立了600亩茶叶基地。雪峰贡米在大塘项目区建立了12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雪峰山集团计划在项目区建设1000亩设施农业基地。
        (四)项目区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我县坚持依靠科技推动开发,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大大改进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施肥灌溉技术,提高了粮食比较效益,培育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科技示范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普建设,大塘高标项目区的科技示范户由原来486户增加到2650户,占农户总户数的15.7%。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同时也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三、主要做法


        (一)凝聚开发能量,奋力作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量小,但影响巨大,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解决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是关键。我县农开办主动协调国土、水利等部门,使这些单位积极参加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齐心协力,解决连片22个村的灌溉和排洪排渍问题,在群众中有了良好的反响。同时,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县农开办做到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农开办的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为保证干部待遇及时发放提供了保障,调动了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确保目标管理有效果。对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套责任班子、一个标段、一个承建单位、一包到底的“六个一”责任机制。建立了定期督查、周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了用制度约束每个干部、全体干部齐抓共管工程质量的良好局面。
       (二)继续实施“工程质量年”活动,改革工程建设工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质量是工程的生命,2013年我县农开办继续实施“工程质量建设年”活动,不断改革工程建设工艺,认真总结过去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努力把工程建设打造成农村美丽的风景线。一是立足于“五年不小修、十年不大修”的目标。将渠道衬砌方式由原来的空心砖衬砌、干砌块石衬砌、U型槽衬砌和水泥砂浆粉面衬砌等四种型式改为浆砌衬砌并勾凸缝和清水现浇装模砼两种衬砌型式,大幅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二是不断探索两种渠道的新工艺。浆砌石渠一般采用“捆柴”法砌筑,稳定性好,但渠道迎水面很难平整,缺乏美观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对浆砌石渠我县统一采用毛条石或切割石砌筑。同时规定毛条石五面凿平,每块重量保证25公斤以上;切割石即将毛石横向切割,且保证每块切割石25公斤以上,顶底座厚度30厘米以上。这样两种石料都保证了迎水面光滑和墙体牢固性。对清水现浇装模砼渠严格按“七线五平”进行控制,现浇砼时用电动振动器振捣密实,确保表面平整光滑,不出现蜂窝麻面,使砼的厚度、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真正做到“直如线、弯如月、平如镜、坚如铁、美如画”。与此同时,改革压顶方式,变平面压顶为卡式压顶,既增加了美观度,又提高了稳定性。三是严把原材料关。对所有进入施工工地的模板、伸缩缝板、水泥、碎石、卵石、河沙、块石等原材料都进行质量检验。原材料进场后,承建单位质检员立即填报《原材料质量检验申请报告》并附出厂合格证交监理人员,监理人员对照出厂合格证和采购数量,认定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一律不准用,环环相扣保质量。四是做到人和自然和谐,人性化建工程。不仅修建了方便耕作的机耕路、机耕桥、节制闸和进出水口,而且在便民码头上因地制宜修建生物通道,保护了农业生态。
      (三)坚持项目结合,提升开发效益。 我县农开办始终坚持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两类项目结合模式,实现农企双赢。一是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地扶持粮食、生猪、柑桔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二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切实抓好基地建设,在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好粮食、柑桔等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三是掌握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结合点。在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同时,完善其基地的基础设施。如土地治理坚持连片规模开发,不断改善粮食加工企业所需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土地的产出效益,保证产业链条的稳固和发展。四是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结合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需求,走出去引进来,在项目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新、优科学技术。
       (四)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设廉洁工程。为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效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规范公开招投标。我县农开工程采取由县领导召集发改、建设、政府采购、审计、监察、评审中心等职能部门审定材料单价,由设计单位编制施工预算,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施工预算,县农开办制订招标方案呈报市办批复后,由市办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具有财政投资二级以上代理资质的中介公司代理招标。代理公司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和《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操作。多渠道发布招投标公告,全面公开招投标信息,网上发售招投标文件,采取资格后审,把所有标段捆绑招投标。农开办人员严格遵循“三依三公”和“四不”原则,为委托单位提供优质环境。整个招投标过程置于县纪委、县监察局、县招投标办等职能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强化了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破除了方方面面的特权。二是采取“三项可调”总价承包方式管理项目工程。所有招标工程都采取“三项可调”、总价承包方式进行管理。编制施工预算时始终做到:科学合理设计工程、准确计算工程预算造价、扣留设计质保金、严肃合同管理。减少了业主和监理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人情单”,既提高了功效,又杜绝了腐败。三是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对项目资金管理, 我县农开办坚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资金报账中坚持“一书六表六单”运行原则,做到严格项目预决算,严格报账程序。在资金的拨付过程中,严格按照报账程序操作。四是工程结算付款实行审计结算制。项目竣工后,由农发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杜绝了“一言堂”现象,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洞口农开办创造并始终坚持“先审计审核,后支付拨款”的结算付款模式及“承建方自主结算,农开发办初审,审计最终审核,三个工作日完成资金拨付”的结算付款工作流程。工程验收后先由承建方按农开办编制的结算模板将工程自主结算好并交农开办,农开办再将承建方的结算分配给不负责该标段施工管理的技术员进行初审,对承建方自主结算中的错误予以纠正。最后组织县审计局的专业审计人员、开发办的工程专业人员和承包方的“老板”对工程进行“三堂会审”。这些作法提高了项目计划的准确性,简化了结算、审核工作,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成功阻断了业主方、承建方、监理方三方之间腐败毒瘤繁殖生长的“食物链”,确保了项目、资金、人员的安全。
       (五)加大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抓宣传、促开发”的工作理念,把宣传调研工作作为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良种补贴发放、产业化项目的立项申报等工作,采取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和实施单位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宗旨宣传透彻,使群众都知道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2013年我县农开办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网站、报章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和信息共90余条,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县,我县“‘三项可调’总价承包管理模式”、“四个坚持、五个加大”的做法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简报》上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同时2013年我县农开办编辑了8期《洞口开发》,很好地宣传和推介了洞口的农开工作。(洞口县农开办曾宪柏供稿)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bob电竞官方下载: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