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七月,顶着烈日炎炎,在许多同学陆陆续续返家开启假期生活的同时,我们却在逆流而上,7月9日,正式踏上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征程。
暑期三下乡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的窗口,是能够让我们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渠道,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磨练意识的平台。很荣幸我能够随团队——邵阳学院“青春心向党,医路永前行”大学生医疗卫生宣讲团一起出征“三下乡”,感受这所经历且难忘的一切,内心紧张而激动。
重温,追寻建党百年足迹
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同来到邵阳市博物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及党性教育基地。邵阳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花鼓戏、花瑶挑花、武冈丝弦等源于生产、生活、艺术、文物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那些具有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红色精神的迫击炮、冲锋号角等等,观看的同时让我不由地感慨和敬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中国近代史,已过百年,看似无法触及,可当我们沉静下来却发现,历史的印记已刻在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先辈们的爱国热忱已刻在每个青年人的骨血里。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都是当今时代的新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但美好生活却来之不易,是用革命先辈的血汗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下乡,聆听基层群众心声
烈日当空,下乡路漫漫,我们乘坐一段大巴车后又徒步三公里来到九公桥镇敬老院及附近的几个村落。总结两个字便是累和热,却在看到敬老院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热情欢迎,满心欢喜,充满笑容的面孔时,一切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在下乡调研和村民的谈话中得知,当今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村因为住宅离诊所较远,又缺乏驻村医生,很多村民都不去医院,自行凭感觉去药房买药,最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严重恶化,听到这样的说辞,我不禁为此局面感到堪忧。随即,团队便召集这些村民为他们开展医药宣讲,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看医生和正确用药的重要性。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就是我此次下乡的最欣慰的事情和最大的收获。
思索,翘首期盼美好未来
此刻,蝉声入醉,夜已昏沉,听着队员们的呼呼睡声,在这夜深人静里,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白天一位老党员奶奶刻满风霜的脸和仁慈爱怜、充满希望的眼神。虽已84高龄却精神矍铄,风采依旧。她1962年为响应毛主席号召兴致勃勃入党,从此便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直到现在,面对任何国家号召,她都义不容辞。见到我们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朝气蓬勃的青年,她满面春光,一遍又一遍地嘱咐着:“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你们前途无量,一定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冲锋在前,为国家、为党贡献的一份力量。”我想,这不只是一位老党员今天对我们说的话,而是代表国家、代表党对当今新时代的青年而寄予的厚望。
曾几何时,在这样不为人知的乡村,何以见得“条条大路通罗马”,何以见得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何以见得家家都有空调,现如今,农村实现“村村通”,手机信号也随时都有,意味着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胜利,而这里的养殖场、茶油公司等的产品生产线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虽然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但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陆续得到解决,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处在这样的美好时代,我由衷地为有这样的一个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相信祖国未来也会因有我们而更加繁荣昌盛。
三下乡圆满结束了,在此期间,有很多东西也都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博物馆里那记载邵阳变迁的历史,红色基地那永存革命烈士精神的古物;村间那漫山遍野的水稻,那随风而动的悠悠清香草;田间垅上无处不氬氲着的迷人绿意;农村儿童那天真稚气的笑容,敬老院里老人们那刻满风霜的脸和仁慈爱怜的眼神。
经过这七天的时光,虽累,却收获满满,还有忙碌中我们16个人的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相视而笑,相拥而泣。而这一切的一切,将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似水年华中。文/李纭舒 摄/骆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