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野生动物是指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水体中,或者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水体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一、水生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原体种类相对较少
目前水生野生动物对人类的疾病传播主要是寄生虫类疾病。虽然人类目前并未完全掌握野生动物在传播疾病方面的机理和预防措施,但野生动物携带诸多病毒、寄生虫等,这是肯定的。目前公认携带病毒较多的野生动物主要有蝙蝠、野生土拨鼠、果子狸、野兔、浣熊、刺猬等等,如蝙蝠身上携带高达4100多种病毒。
二、水生野生动物传播病原体给人类的方式相对独特
由于天然水体的特殊性,水生野生动物传播病原体往往是经水传播和食用传播同时发生,并且具有持续传播、呈面状传播特点。而陆生野生动物传播疾病多为点状传播。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分类。
1、介质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介质传播。经空气传播:病原携带者在咳嗽或喷嚏时,病原体以飞沫的形式排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种飞沫,即可被传染。如流感即经此途径传播。经水传播:饮用污染的水或在其中活动(游泳、洗澡等),均可被感染。霍乱、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戊型肝炎、钩虫病等均可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多数肠道传染病、一些肠寄生虫病、个别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病,可通过土壤传播。土壤中的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芽胞可长期在土中存活,长期保持传染性。
2、接触传播。一是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被感染,如性传播疾病、狂犬病等即属此类。二是病原体经手或通过口鼻粘膜、皮肤传染易感者毛巾、衣帽、玩具、文具等可分别传播沙眼、癣、疥疮、头虱和白喉等。
3、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可分两类。一为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接触食物、人食污染食物被感染。如家蝇之传播痢疾。二为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经发育繁殖吸血节肢动物进入人体。还有垂直传播,病原体从上一代向下一代的传播,指孕妇在孕期和产期将病原体传给子代。
三、科学看待水生野生动物,做好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工作。在当前冠状病毒肺炎病源还没查清楚的情况下,根据现有资料来分析,冠状病毒肺炎病源来自野生动物的可能性大。所以为了人类健康,从以防万一的出发点,我们还是应该做到不接触水生野生动物。但对于养殖的一些传统的水生经济动物应有正确认识,草鱼、鲈鱼等还是可以吃的。
四、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构建和谐社会。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不猎捕野生动物,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不食用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