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邵东县大禾塘梅岭村的李艳兰夫妇投资百万元在本村开挖了100亩连片鱼塘,前二年他们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致力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但经过二年的摸索,无论怎么努力,效益总是差强人意。2017年转向轻产出重提质增效,结果效益显著,当年盈利100多万元。
她的主要经验:一是养殖重点季节从夏秋季提前到春夏季;二是养殖周期从一到二年缩短到半年;三是养殖品种从常规鱼类向名特优品种转型。
她的主要做法:一是冬放春夏收,在阳历1月中旬前后,从湖区等低价分别引进1-1.5公斤/尾的二龄草鱼,引进0.5公斤/尾左右的鲫鱼,清明前后开始销售,至端午时基本卖完。二是高温季节主打名特优鱼品种,阳历5月前后,从广东等分别引进一龄的大规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当年粗仔等。罗非鱼入池后即开始对外垂钓销售,由于规格大,很受消费者欢迎。到10月中旬,基本销售完,清塘晒池。
党中央2018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水源等条件欠缺的丘陵山区,我们养鱼不应该死死盯着增产增收,而应该是盯着市场,瞄准高价的优质鱼和高温季节的短板等等,才能创造出更高更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