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耀今年才40出头,他有一股年轻人的敢闯敢干精神,高中毕业后曾在外地打拼多年。2008年,在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下,周辉耀以高票选举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同年又被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至今。
提起近些年来规模种粮的事,周辉耀是信心满满,他高兴地说:“我是199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每年至少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近三年每年种粮面积是2000多亩,全部都种植双季稻,今年种粮面积再次扩大,除在本村和周边的司门、刘什等几个村流转2000多亩双季稻种植外,还在邻近的寸石镇流转了2000亩面积种植粮食......。”
周辉耀介绍,万事开头难,种粮之初,当时他开出每亩300元的承包价还是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流转田地,甚至还有人对他能否真的坚持种田持怀疑态度,怕以后收不到承包钱。最后在镇政府的宣传倡导下,大部分农户由犹豫、观望转向为理解、支持,参与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规定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集体的部分土地或全部土地流转给周辉耀经营。
周辉耀发展规模种粮后,自己不但成功致富,还促进了该村支柱产业的大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使村民成为不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而他每年都被评为全县种田“科技示范户”。如今周辉耀富裕了,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把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上,先后添置了大量播种 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
该镇农户在周辉耀的带领下,种粮大户不断涌现,目前已有26户规模种粮大户,全镇每年双季稻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0亩。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周辉耀说,近些年,他在发展规模种粮的同时,村里先后投资30万元修通了1.5公里组道;投资15万元改造“三面光”水渠1000米水渠,解决了200亩农田的排灌难题;投资50万元将全村30口山塘扩容、硬化;投资20万元将原来的老学校装修作为村活动中心;投资15万元平整农田土地100亩;投资10万元安装村道两旁太阳能路灯40盏;投资5万元修建建垃圾池20个;投资270万元新修建一座3层共12间的高标准教学大楼。为解决村里脏、乱、差现象,村里还积极动员村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现在全村已建沼气池50余口。如今村里路渠配套、路网相连,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闲季节,村民从事鸡毛加工和皮鞋、布鞋制作的村民有300多人,这些特色产业成了村民们增收的一大亮点。
面对百姓们的赞誉,周辉耀是这样回答:“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就得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百姓办点实事,大家富裕了,都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才觉得舒坦!”(刘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