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五中蒋双捌
骂人虽然是不礼貌的,但凡只要是人,都会在恼怒、愤恨或嬉闹、玩笑时都会骂人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说粗口”。
妇人吵闹时,那骂人的场景是很精彩的,恨不得把掌握的所有最恶毒的话倾泻到对方身上,那真是印证了“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的俗语。但也不过是“你偷人”、“你娘偷和尚”之类的俗骂而已。
在所有文字的记载里,骂人骂得最毒辣的,应该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骂死王朗”了:“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汉二十四先帝乎?”三言两语,就把对手给活活骂死了。这一顿好骂,应该称得上是千古第一骂的了。
再就是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里酣畅淋漓的名骂了:“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把武媚娘的丑事全部抖落了出来,让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恨得牙痒痒。
也有骂人骂好了病痛、骂出了前程的。曹操患头风病,正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有人送来了陈琳的“骂文”:“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把曹操的几代人都骂了个狗血淋头,曹操看了后,竟然头不痛了,并爱其文辞华美,最后把陈琳收到了自己的账下。
据载,大西皇帝刘进忠想拔掉清军占领的汉中,可张献忠不答应。刘执意出兵,后大败。张大怒,发了一道低俗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妈的毛!’钦哉。”不愧为粗口皇帝,在圣旨中说脏话还这么给力。
章怀太子李贤欣赏王勃的才华,便留在身边。皇子们喜欢斗鸡取乐,偶尔也闹点小矛盾。王勃见李贤因斗鸡失败而沮丧,便写了一篇斗鸡檄文《檄英王鸡文》,大肆渲染其他皇子斗鸡的非正义性,并把檄文写了几份,发给大伙。唐高宗看后,认为王勃有意挑拨儿子们之间的关系,便说:“狗屁文章,歪才,歪才。这种人留着何用?”王勃于是被轰出了长安城。
…………
蒋介石最爱骂人的话,是浙江方言“娘希匹”。据说他一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脱口而出,因为他是党国的最高统治者,没人说他的粗话是不礼貌,反而说他的“娘希匹”比国骂“他妈的”有个性得多了。
“小诸葛”白崇禧败退前,不知道追剿他的是解放军的哪支部队,于是询问前线的士兵,解放军的部队里是怎么骂人的,士兵回答说骂的是“妈那个巴子”,白崇禧听到这一句就判断出军情,知道是共军中最厉害的林彪四野部队,于是连忙撒腿南逃……
如此看来,骂人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身份不同、地位不同、骂的对象、时机、场合的不同,结局也是很不同的。骂人的风险太大,当你怒火中烧、怒不可遏的时候,恶语相向肯定会把矛盾激化,后果难料。就算是无意时的口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逮住了,也会吃不了兜着走。然而,实际生活中,“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谦谦君子还是有的,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但毕竟“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在面对忍无可忍非要粗话出口骂人的时候,无论是该骂还是不该骂,还是谨慎冷静一点好。